早在1997和1998年,我国农业部就批准了5种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,包括抗虫棉花、改变花色的矮牵牛、延熟番茄、抗病毒甜椒和番茄。之后,还批准了转基因木瓜和转基因杨树的商品化生产。但是,目前我国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抗虫棉。2009年,540万公顷的棉花种植面积中68%的耕地种植Bt棉花。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后,每公顷抗虫棉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约47公斤,国内每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1-1.5万吨,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总量的7.5%左右;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棉农的劳动强度显著下降,棉农中毒事件降低了70%-80%。目前,我国科学家植物转基因研究整体上已居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,某些研究成果已接近国际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。
动物转基因研究方面,1984年,世界首批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;2007年,上海完成世界首例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兔实验,我国首例“肌肉抑制素前肽”转基因山羊在天津诞生;2008年,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转基因克隆猪产下荧光猪崽,我国首例含ω-3转基因克隆猪降生,我国首例人治疗性抗体转基因奶牛诞生;2009年,西南大学成功开发出我国首例转基因家蚕有色丝绸品种;2010年,
内蒙古大学报道目前世界首例能产生欧米茄-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“黄金牛”在产生。
但是,目前我国尚未对转基因育根动物进行商品化生产许可。我国基因工程药品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,但发展迅速。目前,国产基因工程药品主要有乙肝疫苗、干扰素、IL-2、GCSF、重组链激酶、重组表皮生长因子、重组人胰岛素等16种。TPA(组织溶纤原激活剂)、IL-3等十几种重组多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Ⅰ、Ⅱ期试验。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药物正在进行研发。国产α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,我国首创的γ干扰素已具备向国外技术转让的能力,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。在兽用生物制品方面,目前,预防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K88、K99疫苗已投入使用,马立克氏病毒的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、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,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重组病毒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载体苗、猪伪狂犬病重组多价苗等都已研制成功。(中国商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