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家“十二五”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日前正式发布。《规划》编制专家之一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哲表示,《规划》有四个突出特点值得关注:更加专注科技成果转化、特别重视人才、坚持改革与扩大开放、开展技术路线图。
“虽然上述特点并非直接针对生物产业等某一具体技术产业领域,但对于所有科技内容都是普适的。”李哲接受《科学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根据《规划》,我国未来几年将大力发展创新药物、医疗器械、生物农业、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和装备。
关于生物产业的内容,集中体现在《规划》在论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章节中。李哲透露,这些部分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2010年10月份出台的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,其目的“还是落实这个决定”。
该章节设置了生物产业技术专栏,把生物产业重点内容分为生物医药、生物医用材料、先进医疗设备、生物种业、农业生物药物、先进生物制造6大领域,每一领域都提出具体发展目标,并且规定了非常具体的数字指标。
生物医药方面,重点突破药物创制、新型疫苗、抗体药物及规模化制备、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,获得4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产品,获得关键专利700~800项,形成关键生产工艺及相关标准100项,建设抗体、疫苗、诊断试剂等新型生物医药开发及产业化基地30~40个,培育10个龙头企业。
生物医用材料方面,重点突破生物活性特殊涂层、生物因子表面改性及生物功能化修饰、生物材料降解及生物因子缓控释、生物材料微纳米制备、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的优化设计和评测等关键技术。研发新型骨及口腔植入体、可降解血管支架、适宜国人的人工关节、介入人工心瓣及防钙化生物瓣膜、新型人工血管、神经修复材料、可承力骨修复材料、创面快速无痕修复材料等重大产品20项以上,获得关键专利50项以上。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及产业化,扶持培育若干龙头企业。
先进医疗设备方面,开展医学影像、医用电子、临床检验、微创介入、放射治疗、激光治疗等高端医疗设备研究,研制生产15项左右中高端产品,培育20个以上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,大幅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生物种业方面,重点突破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和品种产业化技术,培育动植物新品种1000个,其中重大突破性品种100个。加速动植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大规模应用,主要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约10亿亩。建立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的育种基地、产业化基地及共性技术研究平台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、全产业链型的龙头企业10个以上。种业总产值提高30%。
农业生物药物方面,重点发展靶标发现和药物分子设计、药物源头的微生物及产物的高通量挖掘、纳米农业生物药物等前沿关键技术,获得发明专利150项,自主知识产权重大产品80个,建立新工艺、新标准100项,50个新药物、新制剂获产品登记。建立农业药物和生物制剂创新的产业化平台和核心基地,打造10个左右龙头企业。
先进生物制造方面,重点提升重大化工产品和工业发酵产品的科技与产业化水平。突破生物基材料、生物基平台化合物、手性化工中间体等三大类重大化工产品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,建立一批万吨级生物基大宗化学品与生物基材料、千吨级手性中间体产业化生产示范线,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/年。突破8~10项微生物制造技术,显著提高聚乳酸等5~6个品种的生产技术水平,实现4~5个传统发酵产品的绿色生产。
李哲表示,上述领域的具体指标,只是《规划》的一个目标,或者是最终实现效果的反映。不过这些均经过了大量的论证,并对应于相关的专项规划,用以细化整个《规划》,还会据此安排相关任务与经费。
在操作层面,《规划》强调要加快实施“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、重大新药创制、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”等与生物产业密切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。此外,要实施生物医药、生物医用材料、先进医疗设备、生物种业、农业生物药物、先进生物制造等科技产业化工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规划》在论及要加快实施“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时表示,要“实现新型转基因棉花、优质玉米等品种产业化”,而没有直接提及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。
作为保障规划落实的重要一环,《规划》要求,在《规划》实施中,要注重国家中长期科技、人才、教育规划纲要的统筹落实,加强与贯彻实施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的衔接部署。(科学时报)